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當亞里斯多德遇上佛洛伊德:哲學家與心理師的人生小客廳

我以前常去的靜修中心牆壁上有個標語寫著:「今天該做的事情是:吸氣,呼氣。」這有啟發性嗎?還是讓人困惑?當然它是一段清涼音,畢竟我們有這麼多事情與目標要完成與累積,壓力無所不在,難以逃脫。
   
如果你運氣夠好,擁有足夠的財富與機會,就比較容易覺得人生真像一家眩目神迷的玩具店。這麼多地方可以看、這麼多書可以看、這麼多音樂可以聽,根本不會覺得無聊。但儘管在今天網路上有一堆資訊告訴你哪些山脈最值得去攀登、哪裡有異國情調的落日景緻、哪邊有野生動物可供拍攝,還可以幫你標記完成式象(類似購物清單),怎麼做選擇還是令人頭痛的問題。
   
無可置疑,體驗新鮮事物當然是好事。相較於隨著習慣、日復一日地度日子,你可以選擇去做一些能擴展人生視野的嶄新挑戰,可以試著對陌生事物敞開心胸。置身於較無法預料的環境底下,將能夠真正地面對自己,測試並加強你的適應能力。最終,你將擁有更加充實的人生。
   
我們都知道,保持心靈與身體上的活躍、督促自己去學習新事物,就能老得很健康,還能遠離某些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獲得新物品,新鮮的體驗更能讓人感到幸福。
   
但是,我們不應該認定「體驗更多」是善用生命的唯一方式。首先,如果你過度依賴新體驗以維持樂趣,最終可能會陷入無休止的循環,因為你總是在尋求下一個刺激體驗。不管什麼原因,一旦跟不上進度,就會產生挫折感,覺得自己哪裡不對勁。就跟其他事一樣,如果「一定得」追求多樣生活經驗,反而會變得有壓力,就算你本身就很喜歡嘗鮮也一樣。
   
追求新體驗原本就值得讚許,雖然我提出一些懷疑論調,但不代表虛度生命也沒關係,比如沉迷於看電視、常常喝到不省人事、不努力去學習新事物或培養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等等。活在世上的時間有限,最可悲的事情就是浪費生命。所以我們都該自問,「浪費生命」對自己的意義究竟為何?


當然,許多新鮮體驗本身都有價值,但我們還有別的方法可以避免自己被動麻痺地生活。在《心流》一書中,契克森米哈里提到一位老農婦莎拉菲娜。她住在義大利阿爾卑斯山的小村莊,生活總是圍繞著同樣的事:擠牛乳、趕牛隻去牧場、照料果園、收割乾草、整理羊毛等等。雖然生活很辛苦,但人因此與周遭的土地、人群以及動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如果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些肯定都是她想做的事。這樣的生活真的沒有挑戰、不會讓人興奮嗎?
   
我們是否在浪費生命,這問題仰賴於我們與周遭環境的關係。體驗新鮮事物所帶來的興奮感並非生命中唯一的好事,其他許多事物也都有相同價值:簡單純樸、易於滿足、品味日常生活的小確幸與質感等等。做事更用心,就能讓例行生活恢復原本有的朝氣。
   
季節的規律變化就是個好例子。只要更留心,年復一年反覆出現的事物也能帶來多樣收獲。當然,每個月的時節變化,我們會看到同樣的事物作為標記:畫眉鳥會在二月底左右開始在屋頂與樹梢上唱歌,罌粟花與忍冬類植物會在盛夏時節美麗綻放,各種野莓的出現標示著秋天將至。我們如果能付出更多的關注,將會感受到更多事物,也會使得每一天更加獨特。
   
我們不能總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就評判某人是否白白浪費了寶貴的生命光陰。外表看來平凡無奇的生活,只要懂得欣賞能帶來生活價值的大小事,也能覺得充實滿溢。愛好冒險生活的人可能就無法體會這種幸福。深深地體驗少許的事物,就能帶來豐富的人生。
   
法國文豪蒙田說,我們都是傻瓜,以為缺乏成就的人生就等同是無聊閒混或浪費生命。他寫道:「什麼?你竟然沒有好好活著?這是最重要也最神聖的工作……你是否曾經反省過自己的人生並且試著去掌控?如果有,那你就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工作……我們最棒、最光彩的的作品,就是以適當的方式生活。所有其他的事物,諸如成為君王、累積財富、建造豪宅等等,對生活幫助不大,只是附屬品而已。」
   
究竟要投入多少新事物,如何參與、次數要多頻繁,全都取決於自身的個性、價值觀與周遭環境等等。但不論我們做了什麼,還是不斷學習、品味日常生活、隨時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