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身為人:從自利出發,亞當.斯密給我們的十堂思辨課

 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知道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怎麼追求?
  經濟學之父兼哲學家亞當.斯密不僅教我們做選擇,
  更教我們如何透過思辨,過上極致豐富的人生!

  「還有哪一個人能用兩本書的篇幅,洞察人類行為的前因與後果,影響世界長達數百年之久?」--台灣大學經濟系林明仁教授 專文導讀

  要理解人的行為,必先理解人性最根本的矛盾:「自利」與「利他」《國富論》作者、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早於兩百年前在《道德情操論》中精闢剖析本書以現代生活案例重新演繹其核心精髓,揭開人性本質,指引我們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

  想像一下,就讀史丹佛大學的你,夢想是成為一位音樂家,而你超級有錢的老爸現在就打算把他公司的部分股票當作遺產交給你,目前那批股票價值九萬美元。
你會賣掉股票就此展開音樂之路;還是追求與史丹佛學歷匹配的遠大前程?

  你會怎麼選擇你的人生?
  
  真實人生不一定會這麼戲劇化,但生活中時時刻刻都面臨各種選擇。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知道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怎麼追求?

  「自利」VS「利他」,亞當《道德情操論》精闢剖析人性的本質與行為的動機

  「不管一個人有多麼自私,他本性上一定還是會堅持某些節操,這些節操會促使他關注其他人的命運,並認定旁人的快樂對他是必要的。」

  亞當.斯密早在兩百五十年前,就在巨作《道德情操論》中,從共存卻矛盾、塑造人類行為的根本特質「自利」與「利他」出發,深刻剖析道德人性,進而揭開人類各種行為背後潛藏的心理機制。引導我們透過論證與思辯,為自己找出這些重要問題的答案。

  本書透過現代案例,帶你深入理解《道德情操論》

  .我們會願意犧牲上萬陌生人的性命,只為保全自己的小指頭嗎?
  .同樣透過投資賺進大筆財富,為什麼設計「龐式騙局」的馬多夫不快樂,巴菲特卻心安理得?
  .為什麼惠妮.休斯頓、瑪莉.蓮夢露等名人的逝去會讓人們悲傷?
  .面對日新又新的科技產品,為什麼我們永遠無法滿足?
  .在「做自己」當道的時代,為什麼斯密說「要滿足別人期望才能獲得快樂」?
  .為什麼當我們流淚或大笑而對方卻無動於衷,會讓人感到不自在?
  .為什麼社會上有那麼多場合沒人控制,卻能夠「自然發生秩序」?
  .「無私」真的能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嗎?
  .史達林、毛澤東、美國在伊拉克的政治舉措……企圖依照願景改造社會的領袖、政策,為什麼反而擾亂社會,甚至造成嚴重後果?
……

  本書作者羅伯茲運用各種貼切的現代生活案例,
  帶我們跟著亞當.斯密一同踏上道德智慧的思辨之旅。

  這本書將會讓你--
  .注意到自己過去未曾留意的人際互動模式
  .獲得許多有關看待金錢、野心、名氣和道德的不朽建議
  .學會該如何找到快樂、如何看待物質上的成就和失敗
  .了解為何美德和善良值得我們去追尋

  透過本書,發現潛藏內心深處亙古不變的人性本質,
  我們將會更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該怎麼追求真正的理想人生。

 

以上摘自《身為人:從自利出發,亞當.斯密給我們的十堂思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