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你是盡責憂慮者嗎?》為什麼你應該停止憂慮?

你是否曾告訴自己必須對你所覺察到的問題不斷苦思,直到找到確定或幾近確定的解答?你是否曾花費生命中大量光陰在這類事情上?如果不憂慮,你就會感到愧疚?當事情發展得太順利,你是否曾經想過在未來一定會有某些事需要擔憂?你是否曾認為你的夥伴、家人或朋友必須跟著你一起憂慮?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或許正因盡責憂慮(dutiful worrying)而受苦。如果持續忽視這種習慣性憂慮,會使你的個人幸福付出極大的代價,就像藥物或酒精成癮一樣,盡責憂慮會擾亂其他人的人生,特別是與你生活在一起的人。

 憂慮是覺察到未來可能發生自己不希望發生的事件,所產生的一種不舒適狀態。憂慮者感知到未來的負面可能性時,將其視為問題,也就是認為發生嚴重的、未解的問題,例如:我的母親能從病痛中復原嗎?我的兒子會安定下來嗎?我會被解僱嗎?我會找到伴侶嗎?然而,你母親也許不會復原、你兒子也許無法安定下來、你也許會遭到解僱,你也許永遠找不到伴侶。
 
憂慮可能聚焦在這類型問題上:我能做什麼來確保母親得到適當的治療?我能做什麼來幫助我兒子安定下來?我能做什麼以避免遭到解僱?我能做什麼去找到那個適合我的人?盡責憂慮就是這種後續「要為此做些什麼」(what-to-do-about-it)的憂慮。


 
這些憂慮與你尚未有答案的問題有關係,某人(通常是你所愛的人)的福祉、利益或需求將依據問題所答覆的結果,產生負面的影響。你對於他人(甚至是你的寵物)福祉、利益或需求的關切常被稱為道德問題(moral problems)。因此,廣義上,盡責憂慮就是關於解決你(覺知到)的道德問題。不幸的是,盡責憂慮對試圖解決問題來講,是一種自我挫敗和不恰當的方式。在本書的論證下,要學會克服盡責憂慮成為習慣的一部分,就是找出比陳述道德問題更好的方式。


 
既然盡責憂慮者覺得有發生嚴重壞事的可能,而且迫在眉睫,他們也同樣會感受到必須避免這種壞結果發生的巨大壓力。事實上,盡責憂慮者通常告訴自己,只要人生中有重大錯誤發生,他們就不能允許自己快樂,必須持續苦思、煩擾,直到情況獲得解決。舉例來說,一位母親或許在孩子生病時不允許自己有一絲平靜,她會告訴自己,只要孩子還在受苦,她也必須受苦。

「憂慮」這個字本身源自古英文用語「wyrgan」,意指「扼殺、壓抑」(to strangle),就現代來說,意指一種困難或不輕鬆的知覺狀態。

 
所有憂慮本質上都是負面的:你認為某些事情將變得極為糟糕,使你一再反芻思考。憂慮因此可以歸類為一種情緒的自我壓抑(self-strangulation)。就這個層面而言,憂慮沒有助益,但也不會造成嚴重傷害,直到變成一種慢性症狀。你或許會因為所愛的人晚歸而憂慮,唯有他安然抵達家門才能停止憂慮。這是種習慣性的憂慮,長期運作下來,可能必須付出個人幸福作為代價。


 
憂慮為什麼難以停止?
 
盡責憂慮與其他形式的憂慮和焦慮的區別在於:它與連結在憂慮和愧疚感之間的德行(virtue)有關。當你陷入盡責憂慮時,你會認為憂慮是自己的職責所在,一旦試圖停止憂慮,你會感到愧疚。這也是為什麼這種愧疚感導向的憂慮(也稱為愧疚感憂慮)與其他形式的憂慮比較起來更少被處理。盡責憂慮者誤將憂慮視為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僅僅採納,更在道德上認定為義不容辭。也就是說,如果你認為自己不憂慮,不試圖去掌控可能發生之事,就是不負責任,因此成了壞人。所以,雖然盡責憂慮者經歷讓人衰弱的巨大壓力,但他們仍然認為自己做了對的事情,憂慮是為了成為好人,或至少不會成為一個不負責任的壞人,所作出的個人犧牲。


 
這種思考方式將人置於僵固的惡性壓力循環當中。你常常會發現需要想辦法處理的錯誤,然而一旦問題被「解答」,要不了多久你又會發現另一個問題,這種折磨人的憂慮通常會不斷持續下去。你周遭關係親近的人,如果拒絕為此停下生活腳步,反而專注在處理手邊事情時,你可能就會感到挫折:「他們難道都不關心嗎?」
 
結果,盡責憂慮將會讓你付出代價――犧牲人際關係,包括你的婚姻、你的親子或是朋友關係。盡責憂慮者就像住在壓力鍋內,總是能讓鍋中食物快速煮熟。即使家中成員的生活平穩,你仍然會設想這種情況一定無法持續――想當然爾,最後通常就無法持續下去!


 
許多憂慮者因為太愛家人,以致於認為時時擔心家人是自己的職責所在,如果不這樣做,自己就是個壞人,這樣的思考導致自我挫敗。你告訴自己:如果我沒有時時刻刻憂慮我丈夫的情況,他很有可能會心臟病發。

的確,要在家裡提高精神緊張的程度,只需要將先生視為需要憂慮的對象!這種強加的壓力對你或你愛的人都不好。

 
為什麼你應該停止憂慮?
 
如果你是一位盡責憂慮者,請不要斷定你之所以應該克服盡責憂慮,是為了自己所愛的人好。請注意你不是以憂慮來換取他們的福祉。完全不要強調你的盡責憂慮,你將會發現解決問題的新出口,並進一步穩固,讓新方法變成自己的習慣!
 
要克服憂慮,首先要接受你有這種問題。否認會造成極大的阻擾。注意,你克服盡責憂慮的原因主要是為了你自己,你親近的人也將因此受惠。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盡責憂慮與其他憂慮的形式不同,憂慮者將自己的憂慮視為一種道義責任,因此不會立即辨識出有什麼需要改變。直到你辨認出自己的憂慮已然成為問題,否則將不會有任何改變。是的,永遠不會,因為你會相信累積在你和你所愛的人身上的煩憂,是你的一種義務。盡責(或是愧疚感)憂慮象徵不理性的思考,說明這種類型的思考特色,解釋為什麼是非理性的,並幫助你去辨認和克服它。

以上摘自《你是盡責憂慮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