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後悔的情緒


我們在做人生許多決策時,常常不敢冒險的原因之一是怕後悔。後悔的情緒有以下這幾種:

一、作為後悔VS.不作為後悔:
如果你一直有買樂透的習慣,而且你手上有一組你認為會中的幸運號碼,每一次買樂透你都買這組號碼。有一次老闆想說你已經來買樂透這麼多期也沒中過,想說這裡有一組很有機會中的號碼,問你這一期要不要換成這個號碼。
情況一:你想想自己這麼多期都沒有中了,想試試看老闆的號碼,因此就不買你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的那組號碼,而是決定要換成老闆的那組號碼,結果開獎結果出來了,竟然你的那組幸運號碼中了頭獎。這時候你後悔無比,早知道就不要聽老闆的建議。
情況二:你聽了老闆的建議後,還是決定堅持買自己這組幸運號碼,後來開獎結果出來了,竟然是老闆那組很有機會中的號碼是頭獎號碼,因為你沒有選擇老闆那組號碼,而錯失了當樂透頭獎得主的機會,你很後悔。
在情況一和情況二的比較下,那一種後悔的程度比較強?通常是情況一。情況一是原本都買幸運號碼,後來換了之後反而沒中獎,這叫做「作為後悔」,因為做了一件事而後悔。而情況二是沒有選擇老闆那張很有機會中的號碼,這叫做「不作為後悔」,因為沒做一件事而後悔。而「作為後悔」是比「不作為後悔」來得後悔,這可以用來說明為什麼投資人不喜歡停損。

當買進一支股票時,發現過了幾天股票跌了,我們不會停損,而是會繼續持有,認為不賣就不賠,若是又過了幾天股票又繼續跌,我們會有後悔的情緒,早一點賣會賠得比較少,這是「不作為後悔」。然而,若是股票跌了,我們決定要停損賣出,確定損失。過了幾天這支股票竟然大漲,我們會很後悔,因為我們若沒有賣股票,不但不會有損失,還會有獲利,覺得非常後悔,這是「作為後悔」。而「作為後悔」是比「不作為後悔」來得後悔,所以,我們買到下跌的股票時,我們都傾向於不停損。

二、可以卸責VS.無法卸責
情況一:有一天你覺得身體不太舒服,決定去大醫院做個檢查,到了醫院的掛號櫃台,發現警鈴大響,進出口的門全部被關閉。醫院廣播說醫院裡因發現了致命的病毒,因此,所有人都必須被隔離,無法出去。若人被這種致命的病毒感染後,會有千分之一的機會死亡。還好,醫院現在目前有疫苗可以防止被感染,但是疫苗有限,只能用競標的方式得到這個疫苗(可能有人願意用所有的身家財產買這個疫苗),你自己評做過後,決定賭一把,不去買疫苗。後來,過沒幾天,醫生宣佈你確定被感染了,有千分之一的機會會死,你心裡很後悔沒有買疫苗。
情況二:設假有個醫院在做實驗,徵求自願參加臨床試驗的受試者,但這個實驗有可能被感染,會有千分之一的機會會死,那麼若要你參與這個實驗當受試者,多少錢你才願意去?(可能再多錢你都不願意去)。假設當此受試者可以拿到一千萬,你決定為了錢賭一把,去參與這次的臨床試驗,結果你被感染了,有千分之一的機會會死,你心理很後悔來參與這次試驗。

以上兩種情況,都是「作為後悔」,情況一做了不買疫苗的決定,情況二做了去參與臨床試驗的決定,但這兩種情況的後悔程度會不同,情況二會比情況一來的後悔,這是可以卸責以及無法卸責後悔程度的不同。情況一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關在醫院當中,莫名奇妙就有可能被感染致命病毒感染而死亡,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我能掌控的因素,所以,我們可以卸責,這個結果跟我們無關,這種的後悔程度比較小。然而情況二是我們主動去參與臨床試驗的受試者,我們也可以選擇不去參與,當做這件事是我能掌控的因素,是我自己決定的時候,結果我們就必須負起責任無法卸責。所以,當參與這個受試者結果被感染了,我們的後悔程度會大的多。前面有談到我們多數人不願停損,但在有些情況會例外。在景氣不好整個股市一路走空或遇到金融海嘯這種全球性的情況時,投資人會停損,因為股票之所以會跌投資人可以歸因成是市場整體的因素或全球經濟的風暴,而不是他個人投資判斷錯誤,在可以卸責的情況下,就比較不會有後悔的情緒,能做出適當的停損。

三、預設選項VS.偏離預設選項
有兩位上班族都是開車上班,張先生常常接受他人搭便車的要求,另外一位林先生比較謹慎一向不接受別人搭便車。有一天,張先生一如往常的接受他人搭便車,但沒想到這個搭便車的人意圖不軌,竟威脅張先生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拿出來,否則就對他不利,損失慘重的張先生很後悔讓這個人搭便車。而林先生一樣遇到有人要搭便車,今天林先生心情好決定讓人搭便車,結果竟然發生如同張先生的慘事,林先生也非常後悔。張先生與林先生發生一樣的事情,哪一個人會比較後悔自己做的決定(讓那個意圖不軌的人上車)?應該是林先生。因為張先生就跟平常一樣都接受他人搭便車,然而林先生是和平常的做法不同,而張先生就是選擇了預設選項(接受搭便車),林先生是偏離預設選項(平常不讓人搭便車,這次卻接受搭便車)。偏離預設選項的後悔程度會大於預設選項的後悔程度。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不願意冒險的原因,當一個大學畢業生他的預設選項就是跟大家一樣投履歷、找一般的工作,即使工作不喜歡、時間長、壓力大…,還是會說服自己工作本來就是痛苦的,大家不都這樣嗎?然而,若有一位大學畢業生他想要自己闖闖看,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決定按照自己的點子來創業,若他創業失敗,付出了許多成本與時間,他的後悔程度會比一畢業就跟大家一樣找工作的人來的大,因為他是偏離預設選項的。

其實,無論做的決策是如何,總是都會後悔。像是年輕時後悔沒有向一位女生告白,但若當時真的告白了,結果結婚了但發現兩人並不適合,就會後悔早知道就不要告白。所以,我們在做決策時,不是要避免後悔。後悔只是一種情緒,無法避免,我們要避免的是做錯決定。因此,在做決定時的思考和分析的過程反而是比較重要的,若做的決策過程是好的,那麼就不用太在意後悔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