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菁英的反叛

遠離群眾、背棄民主、和公共生活脫節、懷疑公民對複雜議題的理解傲慢與胸襟狹隘的菁英分子,是我們社會最大的困境!

當菁英分子在全球經濟趨勢裡跨國流動時,他們不敢承認的事實是:他們背叛了對於民主和社會的承諾。當菁英分子在為意識型態的問題爭執不休時,他們不敢面對的真相是:真正的問題是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教育的失敗。

拉許教授延續他一貫雄渾沉鬱而又原創的思想,以深入淺出的批評,突顯知識工作者和管理者階級的價值和信仰的偏差。他認為現在民主的威脅不再是以前奧德嘉賈塞特(José Ortega y Gasset)所說的「群眾」,而是菁英分子。他們隨著全球化經濟的變遷而到處流動,不再接受國家或社群的約束,自我封閉在自己的網路和圈地裡,拋棄了中產階級,分裂了國家,甚至背叛了民主的理想。

拉許藉古諷今,揭露現代的難題根源。他批評功績主義(有選擇性地拔擢某些人為菁英分子)逐漸取代了尊重每個人的才能的民主理想,以及左派學者虛偽的基進主義。拉許甚至窮究西方民主問化的精神危機:菁英們相信僅靠科學就可以掌握命運,逃避道德和宗教的約束,在追求這個妄想時,他們就迷失在全球經濟的洪流裡。

拉許要讀者們從菁英分子們眾聲喧譁的意識型態戰爭裡覺醒。

我們社會的問題不再是人權、種族或性別歧視的問題,而是貧富差距的擴大、教育的失敗、學者的虛偽和自私、民眾的沉默,以及媒體的廣告化操弄。他呼籲我們回歸社群、責任感的傳統,重拾民主辯論的價值,並且認識到我們社會的真正困境:問題不在意識型態的對立,而在於新的貧富階級的對立。


以上摘自 菁英的反叛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不賣東西 賣體驗

單純強調品牌或商品品質的行銷時代已經過去,顧客需要的並不只是商品或服務,而是買了這項商品之後,可以擁有什麼樣的理想生活?會有什麼樣的體驗?會發生讓人開心的事嗎?實踐「體驗行銷」,建立與顧客的「關聯性」,商品品牌便會深入消費者心中,當要購買相似商品時,自然會找「關係密切」的商店購買。

  顧客要的是美好的「體驗」!
有許多企業或商店,絲毫不受景氣影響,永遠生意興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不是推銷「商品」或「服務」,而是在推銷前,先分享「體驗」。

  只會賣「商品」或「服務」的公司會倒閉!
將「宣傳焦點」鎖定在商品的行銷手法,在現代已經不適用了。大家都會做的事,不能當做行銷賣點,趕快捨棄對於商品的「執著與堅持」。

  行銷「體驗」的懾人威力!
來逛商場的客人會先瞄一下擺在一樓電梯前的美食街商家看板,看了刊登所有店家資料的看板後,再討論要在哪裡用餐,如果沒在那一刻抓住消費者的心,就算你的服務再好,客人也無從得知……想想你的店或公司,除了商品以外,還有其他哪些「賣點」?

  讓荷包綁繩自動鬆開的「好心情法則」!
在網路普及的現在,店鋪不再是「值得光顧」的場所,如何打造網路商店所沒有的店家環境呢?如果是以推銷「體驗」為經營概念的店家,絕對不會輸給網路商店,反而能以擁有實際空間的「店鋪」為武器予以最大運用,創造出不輸網路商店的集客能力。

  「關聯性」是業績興隆的祕密!
持續推銷「體驗」,與客人之間就會產生「關聯性」,在社群網站普及的時代,「關聯性」就是讓生意興隆的關鍵所在。持續發表與物品有關的故事或想法,架構你與顧客之間的「關聯性」。

  「實用行銷法」確實實踐就對了!
  體驗行銷學像在打游擊戰,沒有馬上付諸行動,就失去意義。如果你沒有搶先行動,別人就會超越你,哪種行銷方法行得通?哪種方法行不通?只有實際做了才能知道答案。


以上摘自 不賣東西 賣體驗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無聊的魅力

無所事事何以成為慰藉?人之所以為人,因為,我們能在沉思默想中探索人生。

「閒暇是一種心靈的態度,也是一種靈魂的狀態,可以培養一個人對世界的觀照能力。」卡爾.霍迪(Carl Hovde),《國家雜誌》。

帶領我們關照生活、藝術、愛情、工作、建築、旅行等細微之處,張開好奇的眼,從平凡處觀察,在尋常處思索,於意想不到之中,獲得幸福。

風景不在別處,而在你的心中。閱讀狄波頓,俯拾皆是美,逃脫僵化的界線,撫慰疲憊的心靈。究竟,悲傷何以成為快樂?浪漫愛情為何弔詭?如何創造工作樂趣?怎麼面對真實自我?為什麼在機場漫步能化解沮喪或無聊?

所謂的「無聊」,意謂著空虛、無意義而心生厭煩。單純就存在主義的觀點來說,存在本身並不具有任何意義,意義是人杜撰出來的。這種源於「世紀末」(Fin de siècle)的哲學思潮,自然有它的社會意義與文化價值。艾倫.狄波頓以慧黠輕盈的筆觸,與我們討論「無聊/閒暇」之間的意義與無意義。

循著中世紀經院哲學大師聖湯瑪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啟蒙時代巨擘伏爾泰(Voltaire)、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一直到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從哲學、藝術與文化的觀點切入。一針見血地剖析為何現代中產階級文明無法理解「無聊/閒暇」真正的意義與高貴的價值,在沉思默想中探索生活的觀念早已失落,也在這種倍速增長的雲端生活中,失落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精神。

翻開本書,跟著狄波頓的腳步,從一幅畫、一幢建築、一次旅行、一段感情,從每一個生活的點滴裡發現美好。在平庸的日子裡也能發現點亮心靈的感動,或無聊、或憂傷、或孤獨、或無助的時空,都變成了忘我的豐富,這就是──無聊的魅力。


以上摘自 無聊的魅力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專注的力量:不再分心的自我鍛鍊,讓你掌握APP世代的卓越關鍵



1996年,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以重量級鉅作《EQ》揭示超越IQ的心智力量,掀起狂潮;2014年,在這個全球失焦的分心年代,高曼再次以突破性觀點檢視今日最稀缺的資源與帶來高績效與成就的祕密——專注力。

二十多年來,身兼心理學家與科研記者的高曼持續觀察人類科學中最新、最出乎意料、最重要的領先優勢。在《專注的力量》中,高曼統整各種變化形式的專注力,探論此種攸關你我一生榮枯的心靈資產。這項資產的重要性長期以來遭人忽略,並鮮少被正確討論。事實上,專注力的運作有如肌肉——不用會退化,愈鍛鍊則愈茁壯。勤於鍛鍊專注力,將是在所有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不二法門。

高曼以其在心理學領域深耕多年之基礎,去簡化繁,精確指出專注力的三種形式:
內在(inner)的專注:聆聽自己的聲音,察覺自身的想法和感受,正確釐清事物的優先順序。此一內部控制機制,是決定我們一生榮枯之關鍵。
對他人(other)的專注:能以同理心去了解他人的內在想法與感受,並予以協助。
對外(outer)的專注:此種專注一如領導者的視野,有助於理解大環境或生態體系,對決策、組織的管理和創新非常重要。

高曼以高度競爭性的運動、教育、藝術、企業界等領域的豐富個案研究為佐證,說明這三種專注力缺一不可,是超凡與凡俗間難以跨越的界限。幸而,專注力是可以鍛鍊的,高曼稱為「聰明的練習」,書中列舉多種能提升專注力、強化心智的解決方案,例如正念冥想、組塊記憶、正面情緒等,都有助於改善分心並帶來完美的表現。

任何人都必須經歷這種鍛鍊專注力的歷程,才能真正得到提升。專注力,是無關天賦、無關權勢、無法繼承,真正具流動性且操之在己的心智力量。唯有全方位掌握由內而外的專注力,才能真正邁向卓越,預見未來。


以上摘自:《專注的力量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什麼都能賣


貝佐斯的亞馬遜帝國,為什麼讓沃爾瑪、Google、蘋果、IBM都懼怕?亞馬遜領先趨勢的轉化之路,充滿驚奇,也充滿勇氣。

曾經,被對手看輕、從華爾街到市場研究機構都看壞;現在,貝佐斯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全球最佳現任CEO」,《經濟學人》稱他為「科技先知」,《連線》先給他「賈伯斯後第一人」的稱號,後來則直接稱他為「網路界的CEO」。於是,各界開始急於讀懂貝佐斯。

就像賈伯斯一樣,貝佐斯腦中總有無限的新點子,不同的是,貝佐斯還具備巴菲特對數字分析的精明,以及自五歲起對太空探險的熱夢。他非常擅於將賺錢與賠錢的生意混搭,開創無可限量的商業模式。

賠錢推出Kindle Fire,真正賣的是內容;推出免運費服務,讓尊榮服務會員的消費大增;建立亞馬遜市集,讓其他人的產品和自家產品一起賣;提供雲端服務,不只給自己用,還花大錢研發可供各界(包括對手)使用的網路服務。

貝佐斯常說,亞馬遜的任務是:「在全世界提高業界的水準」,他們不只是「給顧客驚喜」,更提供平台與技術,要「讓顧客帶給這個世界驚喜」。這家全世界最懂顧客、最會在網路時代做生意的公司,顧客群正不斷擴增,從消費者、賣家、企業用戶、新創公司到開發者,愈聚愈多。

過去20年,貝佐斯對外發言總是字斟句酌。不管在商界或科技圈,他都是個謎。你只看到亞馬遜近年來的輝煌成果,卻不知道貝佐斯腦中如何產出這些具開創性的理念。有些貝氏語錄,貝佐斯說了千百遍,但至今仍讓對手困惑,還有更多的成功密碼,就藏在他的行動布局中。史東在這本書裡,寫出最真實深入的貝佐斯與亞馬遜傳奇,為你一一解密。



以上摘自 什麼都能賣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轉念間,全世界都聽你的:哈佛最重要的自我成功學



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世界,而是自己。溝通成功、領導有方的鑰匙,就藏在我們心底。

工作與生活時時需要溝通協商。怎麼說才能打動客戶的心,讓他們接受你的提案?怎麼說才能說服同事提供資源,好讓你順利完成專案?怎麼說才能請人幫忙帶小孩,讓你能抽空上健身房?

生活中遇到舉棋不定的局面時,與自己溝通協商是一種關鍵技能。該答應還是拒絕,又或者拖延時間?該釋出善意,還是硬碰硬?該有話直說,還是息事寧人?贏得內心的拔河賽,便能創造雙贏的局面,留下深遠的改變。

哈佛教授暨協商專家福克絲帶領讀者按部就班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而避開工作與日常生活常見的絆腳石。她首先介紹每個人心中都有的「四大性格」,包括夢想家,負責看到契機,勾勒策略願景;思想家,負責釐清觀點,分析資料,管理風險;情人,特點是關懷人群,重視感情;戰士,強調表現,採取行動,追求目標。

除此之外,我們心中還有「三大改造機制」,例如:觀察內心感受與衝動的瞭望員;協調四大性格、決定出下一步怎麼做最理想的領航者;勇於冒險、追求機會,不斷自我成長的航海家。「領導自己」(lead yourself)的能力是當今領導人養成的新要素。

不管是和奧客僵持不下,還是與另一半吵架,若能認識福克絲所謂的「四大性格」與「三大改造機制」,加以運用,便能化危機為轉機。懂得如何不再劃地自限之後,便能走上實現夢想的新路。


以上摘自 轉念間,全世界都聽你的:哈佛最重要的自我成功學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你還在努力省錢來投資理財嗎?



大家都冀望個人投資理財具有魔力──可補救停滯的薪水、所得不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社會福利。但是,本書將細述這些幻想是如何透過那些只要我們買單便有利可圖的投資大師、組織和公司來賣給我們。

新聞記者暨前財金專欄作家海萊恩歐倫來到個人金融產業的幕後,揭露長久存在的迷思、矛盾和漫天大謊。他告訴我們,我們是怎麼允許自己相信,個人理財和投顧產業能夠拯救我們的集體理財靈魂──以及事態明顯,它們絕對辦不到之後,緊接著發生的事。

本書也反駁許多有關花費與儲蓄的迷思:
小小的樂趣並不會害你破產:大師們大力宣傳省下拿鐵錢和其他小支出可讓我們成為百萬富翁的概念。但減少咖啡因攝取並不會抵消我們在房屋、教育、醫療和退休上更大的花費。

有紀律的投資並不能讓你富有:大師們也很善於證明,穩定的投資可以如何將小額儲蓄轉變成巨額養老金。但他們的計算都是假設市場健康、一輩子不會遇到任何挫折──現實世界不可能如此。

女性並不需要額外的理財協助:商品推銷人員常鎖定女性為目標,他們說,女性普遍缺乏金融知識這一點,會讓她們尤其容易陷入危機。事實上,兩性同樣不善理財。

財金素養課程並不能預防未來的經濟危機:專家喜歡聲稱,將個人理財列為學校的必修課將能治療我們許多有關金錢的弊病。這個論點不僅毫無事實根據,整項計畫本身就是由金融服務業在背後資助和推動。


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一一破解大眾對「個人理財」的迷思,強調能完全保護我們避開惡性循環或不幸的個人財務或投資方案並不存在。其交互結合原始報告、專家採訪及諸如行為經濟學和退休規劃等領域的研究,兼具同情心與信服力,勢必革新我們對於思考及討論錢財的方式。

以上摘自:你還在努力省錢來投資理財嗎?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贏得認同、化敵為友,想打動誰就打動誰


說服任何人的藝術:不是你準備好要說了,而是對方準備好要聽了。

我們其實常在被別人的情緒「綁架」,急驚風老闆、難纏客戶、氣急敗壞的另一半、叛逆期的孩子,這些人際難題耗費了我們無數心力,但其實解套的方法可以很簡單、很科學。

為了想解決人的問題,我們總想著如何說服別人,企圖說動別人改變想法和行為。但其實不是你的說法能讓事情好轉,而是你的關心能讓別人的心情變好。掌握住這個關鍵點,把自己切換到傾聽模式,你就會突然像是有了魔法一般,有本事把別人打點得服服貼貼。

執業超過30年的心理醫師葛斯登,就是用這類的魔法,讓吵了半世紀的夫妻終於看清另一半對自己的珍惜(切換到傾聽模式);讓代溝很大的父子立刻變得父慈子孝(同理心震撼教育);幫FBI收服頑強的綁匪(讓對方知道你懂);讓客戶對你留下深刻的好印象(從交易到交心);甚至讓你更受人歡迎(不要想當個有趣的人,要對別人感興趣)。

一般人不自覺在用的溝通方式,不但沒能把別人拉近,反倒把別人推得更遠,不信看看這個情況:說服不了別人時,你直覺的反應是AB
(X) A. 加足馬力使勁遊說。(這麼做,十之八九會失敗。)
(○) B. 先傾聽、提問。(展現同理心會贏取對方的信賴。)

就這麼簡單地轉變一下溝通方式,卻有不可思議的神效,先傾聽,連威脅要自殺的人都可以因此把槍放下。葛斯登醫師傳授的9大原則顛覆了我們對溝通的迷思,建立正確的人際互動心態,12個技巧則是像魔法般的工具,立即點仙棒一揮就上手活用,書末7大棘手狀況則示範如何將這些原則、技巧融和運用,搞定最常溝通撞牆的人際難題。

說服技巧搶先看:填空回答
(X) 談生意時,如果習慣把「我來說明為何我們家的產品比較好」掛在嘴邊,那麼業績不好也不用太意外。(這樣你看起來活像是個說教的老師或教練,客戶容易心生防備、變得疏離。)
(○) 改採「填空回答」,將你想要知道的訊息,用像下列的句子引導客戶填空:「你想要這樣的產品是因為_____」、「這一點很重要是因為_____」。(針對客戶的回答見機行事,避免和他意見相左,比較容易打動對方。)

填空回答效用:讓對方覺得感同身受、心情受到理解,就能引導他進入「願意行動」的階段。懂得傾聽跟會講話同樣是很能產生影響力的溝通工具。──約翰.馬歇爾 (John Marshall, 1801-1835),最高法院大法官

凱特的公司發生了不愉快的拆夥事件,她想雇用我處理明星員工因而不斷流失的問題,但是她不確定是否能信任我,也還在猶豫把公司的家醜告訴外人是否妥當。在互相招呼後我們坐了下來,凱特雙手抱胸,一副我會像其他顧問那樣連珠炮提問的樣子,像是會問:「你想要達到什麼成果?」、「想要在多久的時間內達到?」、「能撥出的預算有多少?」

若這樣做就太弱了,我只是說:「你想雇用像我這類專業的人,因為你想___」我邊說邊做手勢邀請她告訴我答案,然後就靜靜地坐著聽,等待她回答。停了一會兒之後,凱特放下胸前的手臂,身體前傾,然後說:「因為我希望公司恢復像從前那樣,是個可以開心工作的地方;我想要員工真心為我工作,而不是為了生計不得不勉強自己來上班。」

聽到這裡,我就知道我可以幫她,而且……我也挺有自信她會選擇雇用我,這是因為我創造出一個牽引力把凱特拉向我,而不是把自己硬推銷給她。當你和想爭取到手的客戶初次交手時,你和他是站在平等的地位,可是一旦你開始銷售或是試圖說服對方什麼時,決定權就會轉到對方手上,想要贏得客戶歸的關鍵就在於讓他一路追你追到大門口。祕訣是要邀請對方進入對話狀態中,而不是問一些讓他會產生戒心的問題,這時候「填空回答」就很好用。


請人們填空回答,還能夠排除彼此可能存在歧見的疑慮,你很可能誤解了對方的需求或是動機,像是以為瓊斯先生要找的是「簡單又便宜」的產品,沒想到他要的其實是「快又有效」的東西,這時候你就可能會和訂單擦身而過。讓客戶填空回答,正確答案就能手到擒來。

「填空回答」在銷售工作上特別管用,可以對客人攻其不備,他們通常預期業務員會強力推銷,結果你完全反其道而行,出乎客人意料之外,於是能很快地卸下他們的防備。這個技巧可以名副其實地讓人們放下武裝,當你以溫和的用詞加上鼓勵的手勢,人們通常真的會放下交叉在胸前的手臂,打開心門。


摘自 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這樣思考,和好運交朋友

作者大膽認為──不管你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好運都是「成功」的基本因素。成功的人也是容易得到好運的人。你想過怎樣的生活:富裕、出名、社會地位高、婚姻幸福、擁有愛,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你現在達到了嗎?

對於這個問題,幾乎我們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我們都還沒達到自己的目標。為什麼?從你自己的生活中找找答案吧。是什麼使你不能達成目標?是你還不夠好嗎?抑或是你的運氣不夠好?

這第二個答案——運氣不夠好——可能更接近事實。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其實都足夠好了,但是卻很少有人能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這主要就是因為缺少好運。成功的人沒有告訴你的祕密,就是他們除了努力,還有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

作者研究一千多個個案,從市井小民──二度失業的中年男子如何理解運氣的作用,幫自己快速地找到新工作;在職場遭受挫折的女性,覺得自己無法勝任該職位的工作,自責自我受限,好比原來是主任,接下來找的工作變成專員;一對年輕夫婦本來可以透過股票投資致富,卻失去了這樣的機會;高學歷的天主教徒夫婦,在八歲女兒綁架被殺害後,一蹶不振。將要退休的市政府雇員,一時興起冒個小險賭馬,賺了一筆彩金。

社會名流──好萊塢知名演員洛琳.白考兒、寇克.道格拉斯的成名過程;「地產大亨」遊戲發明者的故事;美國史上最驚人的歷史羅曼小說《飄》作者與其編輯戲劇性的相遇;創造字謎遊戲(crossword puzzles),成為美國字謎王國女王的故事。

金融鉅子──美國史上幾位富豪如約翰.洛克菲勒、IBM創辦人、J.保羅.蓋蒂、知名化妝品品牌伊莉莎白.雅頓(Elizabeth Arden)的創立者佛羅倫絲.葛拉罕;甚至總統,美國史上最好運的總統凱文.柯立芝,一九二八年他在任期間堪稱是美國史上最繁華的時代,之後隨即進入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

他發現有些人真的比別人幸運,比別人容易成功,透過對這群人生命軌跡的歸納與分析,整理出一組類似的思考及行為模式,也就是能在變化無常的人生旅途中,幫自己定位好運的十三種思考術。

這些思考術不迷信、也不會違背你的任何信念。作者以為「無論你把這十三個思考術實踐得多麼好,你仍然可能遭遇癌症、盜竊甚至戰爭等災難。相反地,你可能沒有實踐任何思考法,一直過著不怎麼走運的生活,你也可能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就獲得意外的一大筆財富。不論我們是否歡迎,運氣自然地來去。好運和厄運交織在人們的生活中,讓一些人快樂,一些人悲傷,還有些人死亡。


毫無疑問,你的生活在你讀到這本書之前,就已經受到運氣的影響了。而且,運氣會繼續擺布你,無論你讀了什麼,思考了什麼。但是現在,你有了十三種思考術可以運用。從現在開始,你和運氣的關係就不同於以往。就像我們所看到的,你沒有獲得任何保證,你有的就是用以改變運氣的思考方法」。

摘自 這樣思考,和好運交朋友

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你騙不了我!:情治單位不願透露的超實用測謊術



美國頂尖測謊專家,美國菸酒槍械及爆裂物管理局(ATF)、聯邦調查局(FBI)、中央情報局(CIA)測謊專家

第一次毫不保留公開三種專業測謊訓練──新式身體語言╳口語和聽覺的線索╳敘事分析法,教你從身體語言到日常對話,輕易識破謊言、抓出騙子。別懷疑,沒有任何測謊機器比得上訓練有素的人,回答14個選擇題,馬上知道你是否具備測謊天賦,從情治機關內部課程淬鍊出簡單五步驟測謊精技。

想要識破謊言,並不是一直懷疑別人!越信任他人的人,反而會成為更好的測謊器。不信任他人的人無法真正學會分辨某人是否在說謊的技巧──因為他們假設每個人都在說謊。他們付出的代價,就是永遠無法擁有真實可靠或令人滿意的人際關係。

別被過時的身體語言解讀術給誤導了:騙子的眼神會閃爍不定,騙子從不做眼神接觸,騙子容易侷促不安和動來動去、說謊時常常會停頓或省略一些字詞……如果你還以為憑這樣就能抓到騙子,那你就大錯特錯!你自己就是全世界最有效的「測謊器」!

本書很快速教會你,只要一個非常簡易的測驗,就能暗中警告你,某人對你隱瞞了某事。建立一個功能強大的內在測謊器,適用於任何人、任何情況,幫助你在說謊跟欺騙發生前快速行動!

我們最需學會的技巧是如何找出真相,而非謊言。你的「胡說測量器」功能愈強大,你的內心就會愈快樂、愈平靜。它能自動讓你與潛在的操縱者保持一定的距離,你便能自在地讓比較坦率、真誠的人走進你的生活。你會變得更加快樂──因為你現在有信心能夠辨識真正的真相。


以上摘自:《你騙不了我!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放膽一搏



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傑佛瑞.貝佐斯(Jeffrey Bezos),亞馬遜網路書店創辦人,一九六一~

一九九年代早期,貝佐斯是個電腦分析師,在紐約還投資了一棟房子。他發現網路以百分之兩千三百的速度在成長,並且判斷大家有一天會利用網路購物。最好的選項,似乎就是書籍和唱片了。若是販賣書籍和唱片,線上商店可以提供比實體商店還要多的種類,而且方便運送。貝佐斯認為,比起唱片業者,出版社這種競爭對手比較親和一點,畢竟當時唱片業已被六大品牌占據了。

當貝佐斯告訴老闆他要離職創業的時候,老闆跟他說:「這點子聽起來還不錯,但如果由一個原本就沒什麼好工作的人來做,應該會更好。」即使如此,貝佐斯靠著妻子的支持,還是離職去追夢了。

很多新創的網路公司都很厭惡「盈利」這種想法,認為目標應該是先快速紅起來,之後再賺錢。所以很多人快速消耗掉既有的資本額,快到來不及跟投資者說之後要怎麼讓他們回本,錢就燒光了。

○○一年網路泡沫化之後,亞馬遜(Amazon)顯然跟其他公司不同,它存活下來了。當年最後一季,亞馬遜的營業額有十億美元,利潤有五百萬美元。雖然利潤不高,畢竟還是賺錢。貝佐斯證明了網路零售業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關鍵思想精萃
亞馬遜的程式是貝佐斯自己寫的,這名字當然是來自那條世界上最大的河川。網站在一九九五年七月開始營運,第一天就因為訂購書籍有七折到九折的優惠,所以馬上收到訂單。貝佐斯跟為數不多的員工向供應的書商下訂,並把貨送出去。

開張第三天,Yahoo的共同創辦人楊致遠(Jerry Yang)寫了e-mail給他們,表示要將亞馬遜列為他們的「酷網頁」(Cool Page)。開張第一周後,亞馬遜已經有了一萬兩千美元的訂單,這個小團隊已經分身乏術了。到了十月,公司達到「一天一百張訂單」的紀錄;一年之後,更出現了「一小時一百張訂單」的紀錄!

貝佐斯還推出了「一按即下訂」的功能(還有專利),更讓書商驚訝的是,亞馬遜讓讀者可以自由發表書評在網頁上,甚至連負面的書評也可以。亞馬遜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網路零售商店,貝佐斯開始引進其他商品,包括CDDVD、數位音樂下載、電腦軟體、電動遊戲,之後還推出了電子產品等等。在成為「什麼都賣」的零售商店之前,根據《富比士》(Forbes)二○○二年的文章所述,上面販售的商品已經超過兩千萬個品項。

貝佐斯管理亞馬遜的方式非常數據化:全公司用了大約五百個可測量的目標來監控表現,百分之八十都是顧客導向的目標。貝佐斯非常重視客戶服務,公司要研讀客戶的抱怨和評論,並且針對客戶做出改變。在某些管理階層的會議上,還會擺一張沒人坐的椅子來象徵客戶:「這是整間會議室裡最重要的人!」

貝佐斯有著傳統零售業低成本、低利潤的心態,奢侈品或贈品在亞馬遜是很少見的,員工薪水也相對較低,甚至高階主管能擁有的股票也會受到限制。貝佐斯自己的薪水大約只在八萬美元上下,不過他這位創辦人的股票市價有一百九十億。

貝佐斯跟競爭永遠脫不了關係。他讓亞馬遜跟自己競爭,推出了「亞馬遜市集」,讓其他零售業者或個人賣家在亞馬遜網頁上販賣全新或二手的東西,跟亞馬遜的商品競價。在亞馬遜買下網路鞋店Zappos時,還是保留著自家銷售鞋子的頁面,直接與之相互競爭。二○○二年,貝佐斯甚至推出「亞馬遜網頁服務」,讓其他公司利用亞馬遜的電腦軟體專長、基礎建設和伺服器功能,這些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亞馬遜的最強優勢。

○○七年,亞馬遜推出了第一個自己的消費品:Kindle閱讀器。到了二一一年,又繼續推出Kindle Fire平板電腦。二○○七年,亞馬遜開始兌現對長期投資者的承諾:營業額增加了將近百分之四十,利潤翻了一倍,到達四億七千六百萬美元。貝佐斯非常相信長期的重要性,他在二年對《富比士》雜誌說道:「我們很樂意種下種子,然後看到它們長成大樹。」

貝佐斯也不停地投資。他曾向《富比士》雜誌表示:「我們一開始先從顧客端開始創新,然後再往回做。」貝佐斯認為這樣做是把重點放在顧客身上,而不是競爭,也因此讓亞馬遜有了利基。他還說:「別人早上梳洗的時候,都在想著怎麼領先競爭對手一步;在我們公司,我們都是想著怎麼幫顧客發明新的東西。」

領導實務應用
.不斷改良、不停創新
.注重顧客,並聽取他們的意見
.鼓勵競爭,即使大家必須更加努力工作
.把目標放在長期


以上摘自:《放膽一搏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內向者的優勢:安靜的人如何展現你的存在,並讓別人聽你的

你自以為外向,其實是錯誤認知,因為每3人中至少就有1個內向者!你對內向與外向的基本需求無知無覺,如何適性生活、事業成功?你還相信內向就是宅、羞怯、敏感,卻沒看見自己擅長分析、懂得傾聽、獨立、專注、穩定……不用懷疑,創造力、領導力與影響力都是內向者的優勢,只要懂得發揮你的天生好潛力!

你善於傾聽,回答問題之前喜歡先有一番深思熟慮?
經過忙碌紛擾行程滿檔的一天,你最想要的就是獨處片刻?
你的朋友不多,但每個都是深交的知心好友?
或許你就屬於內向者,寧可安靜地回歸自我,也不願隨著外在世界喧嚷起伏?

研究顯示,世界人口中外向者絕非占大多數,30%~50%的人是內向者,比例甚至更高,但因外向者健談、喜歡社交,輕鬆吸引到更多的目光。長久以來,內向的特質與需求,沒有得到相對的重視,連內向者自己也忽視甚至貶抑了它們。

從本書中你將了解,原來,安靜,最能影響人!世界需要內向者的力量,內向的人不需要迎合世界而扭曲了自己,請全然的接受自身強項,因為安靜絕對有理!

本書會告訴你,身為內向者如何在生活與工作領域發揮所長。先徹底認識自己的基本需求以及各項長處,全心全意接受它們,包括專注、擅長分析的能力、行事穩定堅毅……。接著學習掌握適當策略,在關鍵時刻有意識地運用它們,例如在人際關係上、溝通討論中、談判協商時,或是在會議桌上、講台前,展現你身為內向者長處,輕鬆克服障礙,並扭轉為優勢,成就你的夢想。書中還會告訴你,內向者如何成為沉靜內斂的優秀主管,創造自己的領導風格。

此外,內向與外向在許多方面各不相同,書中將透過許多實例一一為你解說。作者也分析了幾種不同的內向類型,什麼對他們有助益,什麼能幫助他們達成目標。除了職場工作,也在交友、婚姻、育兒方面,實現自我,和諧自在。只要認識自身特質,重視它們一如珍貴的寶藏,內向者便能在個人生活中,順意適性;在團體互動中,贏回強烈的「存在感」,獲得他人的傾聽與高度重視。


以上摘自:《內向者的優勢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被賣掉的未來:拚經濟,不該拚掉我們的未來

★房子買不起?薪水漲幅停滯?不敢想退休?
因為你的薪水、房子,你的未來,都已經被政府賣掉了,再算成GDP告訴你:經濟沒問題!

★經濟要用拼的,因為成長沒有止境?
錯了!過度的經濟成長只會讓財閥更富有。有錢人會更有錢,有錢人之外的人呢?只會變窮。

★還相信「薄利多銷」、「共體時艱」?你沒賺到的那些錢,最後都落入富人口袋啦!

面對即將被政府賣掉的未來,你我更得看看,黛安‧柯爾如何揭發真相、提出建言。地球暖化、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政府債台高築、勞健保制度可能破產……這些事全世界都在發生,但關我什麼事?請聽英國經濟學家黛安‧柯爾說明,你我的未來如何被賣掉——

◎日本政府為了吸引外資,降低企業稅,卻提高消費稅。為了拚GDP,賣掉人民薪資的購買力!柯爾表示:拚GDP早就落伍了,政府該拚的是就業率。

◎為了讓銀行正常運作、為了選舉承諾,紓困金與福利津貼成了各國政府最大的財務黑洞——稅是人人要繳,怎麼分配卻是政府說了算。為了補財政黑洞,政府一定會要求人民延後退休、多繳稅金、甚至增加工時。
柯爾表示:未來政府債台只會越來越高、福利卻越來越差。享受不到福利的人民,為何要繼續繳高額稅款?

◎美國GDP20年幾乎年年成長,家庭年所得卻沒有任何長進。獲利幾乎全進了企業口袋,人民卻連房子都買不起。柯爾表示:貧富差距最嚴重會造成「階級隔離」,傷害「社會資本」。

為什麼各國政府都高喊要拚經濟,最後卻賣掉了人民的未來?這些現象,台灣也正在發生。如果你再覺得事不關己,會發生什麼事?柯爾說:「一旦清楚看見社會不會持續繁榮進步,民眾便會感到焦慮,並表現出哀莫大於心死的態度。」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她提出了「剛剛好經濟學」——

◎還是要拚經濟,但不能只看GDP。因為只拚GDP就會太注重市場效率,但太注重市場效率,就會導致貧富差距、衍生社會問題。例如貪婪之風會助長肥貓,導致薪資差距不合理地擴大;或技術官僚只看效率,就會創造「無感經濟」。

◎改變政府制度,從網路參政做起。許多歐洲年輕人已經開始架設網站,邀請政治人物「踹共」,你不影響政治,民主政治就會被有錢人綁架,再回過頭來綁架你。

◎盤點各國的「綜合財富」,努力儲蓄未來。一國資產除了「現金流量表」(每年的產值與支出),還要看「資產負債表」,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與社會資本。

柯爾一語道破:所有的環境與經濟問題,都是政治問題(各國都知道問題所在,卻喬不好該怎麼解決),然而政治人物失去人民的信任,導致人民對政治冷漠,但這麼做的結果,只是讓自己被ㄠ得更凶!


以上摘自:《被賣掉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