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華爾街的物理學


十七世紀英格蘭股市用大科學家牛頓(Isaac Newton)無法理解的方式崩盤,血本無歸、失去信心的牛頓留下這麼一句話:「我可以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算不出人性的瘋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vements of star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men.

為什麼物理學家成為華爾街的要角?
這就是本書發想的起點。身為物理學家,我認為找出第一批想到利用物理學分析金融市場的人,會是個不錯的起點。我希望藉此探究最初認為物理跟金融有關的原因是什麼,同時釐清為什麼這個想法站得住腳,使得物理學家成為華爾街的要角。

我探索的旅程包括二十世紀初的巴黎、二戰期間政府的研究機構、拉斯維加斯的賭桌,以及太平洋沿岸的雅痞社區,結果發現:現代金融市場理論(或者廣義的稱之為經濟學)與物理學掛勾程度之深,超乎想像。

這本書的主角是金融界裡的物理學家,談論他們的故事免不了牽涉到近幾年的金融危機,不過危機本身並不是本書的探討主題。這並不是一本研究金融海嘯的作品——相關的著作已經汗牛充棟了,其中不乏專門描寫寬客在金融危機中的角色、以及他們之後如何因應金融危機的書籍。

這本書想要採取更寬闊的視野探討寬客誕生的過程,並試圖了解「複雜的數理模型」如何成為現代金融市場的骨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指出未來金融市場發展的方向,說明為什麼我們應該借用物理學相關領域的新觀點,去解決世界各國不斷遭遇到的經濟問題。這本書將告訴我們:以後要如何用不同的思維模式,看待經濟政策。

正本溯源,了解物理學家的推理思路
書中記載的史料讓我相信,物理學家跟他們採用的模型並不是當前經濟問題的禍首——希望你在看完這本書之後,也能夠同意這一點。不過,這並不表示用數理模型詮釋金融市場的做法毫無瑕疵。其實早在金融危機來臨前的那幾年,就已經有許多想法能夠避免危機發生(我會在書裡面舉證相關的例子),只可惜不論是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還是政府監管機構,都沒有採信物理學家的建議趨吉避凶。就連算盤打得最精的對沖基金,都只依靠第一代、第二代的科技理論做決策,渾然不覺第三代、第四代的新工具早就已經問世了。

如果華爾街要繼續使用物理學預測金融市場走勢、一如這三十年來一貫做法的話,我們就必須對目前使用工具有哪些致命的缺陷,更加瞭如指掌,還要曉得有哪些新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現有的缺失。

如果你看待金融市場模型的方式,跟引進它們的物理學家的看法一致,這個前提就不難達成——金融市場再怎麼說,也還是跟所有理工科系一樣,都必須謹慎看待目前主流的理論會不會隱藏著致命的缺失。真正的危機在於我們廣泛使用物理學的概念,卻忘了以物理學家的思考方式看待問題。

所幸,在紐約還是有一群沒有忘本的人,也就是文藝復興科技公司,一家絕不聘用金融專家的資產管理公司。2008年的金融海嘯襲擊了為數眾多的投資銀行跟代操基金,除了貝爾斯登跟雷曼兄弟直接宣告破產外,包括保險業巨人AIG、數十檔對沖基金、上百家銀行,不是被迫關門大吉,就是在災難的邊緣搖搖欲墜,就連操作規模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巨擘——城堡投資集團(Citadel Investment Group)也無法倖免。老派的投資作風也一樣遭殃:波克夏‧海瑟威在那年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每股帳面價值(股票淨值)折損一成,股價也同時腰斬。


不過這一年也不是沒有贏家,西蒙斯的大獎章基金無視身旁傾圮的金融產業,在2008年的獲利達到80%。顯然物理學家在金融領域還是吃得開的。

以上摘自《華爾街的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