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快樂的人和你想的不一樣》父母偏心

(案例)婷婷的來信
在我一生中,我的父母對待我和我妹妹的方式非常不同。我妹妹被送到昂貴的私立學校就讀,而我卻在家裡附近的公立學校唸書。我的妹妹有遺傳到父母的運動細胞,她也很愛乾淨,而我在他們的眼中卻是個好吃懶做的人。

本來以為父母對我是厭惡的,但如今我才發現原來我的父母是多麼愧疚,所以決定把全部的遺產都留給我。但是我很怕我的妹妹會察覺這件事而對我發脾氣。我有點想要拒絕我爸媽的遺囑。現在我們都是成人了,我該如何告訴父母他們必須改變對待我和妹妹的方式呢?

婷婷敬上

一般人從小對父母親的印象,都會認為他們是無所不能的,從小我們就深信他們是充滿智慧、有能力、並會負責任的模範榜樣。也因此要認同「父母跟我們一樣都有缺點」,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當我們隨著年紀增長,接觸越來越多人之後,比方說老師或朋友的父母們,我們會把自己的父母拿來跟世界上的其他人做比較,結果就會越來越明白,我們的父母其實也只是普通人而已。

父母偏心這件事情其實一直以來被認為(至少他們本身不會意識到)是個禁忌話題,一旦成立可能會帶來毀壞性與令人反感的後果。但是身為子女的我們則是有權利被告知是否偏心存在於自己的身上。

一般來說,被受到冷落的小孩會感到沒有存在感和空虛感,就如同婷婷過量飲食的壞習慣其實是出自於撫平自己在家中不受注目的地位一般的傷痛。而另外一個被受寵的小孩(例如婷婷的妹妹)會認為自己的優越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也可能會覺得被寵愛是一件丟臉的事情。不管你是何者,其實都會感到痛苦及不舒服。

有些時候,父母偏袒其中一個小孩是有他們的正當用意。不一定要把小孩都全部送去學心算、跳芭蕾或練足球,因為本來每個小孩的天分就不同。當然,年長的小孩應該接受比較多的呵護,例如可以晚一點睡覺及拿多一點零用錢等。

根據我的臨床經驗,大部分從小被送到外地受教育的小孩,長大成人後多多少少會對父母的決定感到埋怨。他們感覺自己才是家庭中不受歡迎,得不到溫暖及少於受照顧的對象。而針對婷婷的案例來說,她是藉由吃東西與感受到媽媽的手藝,來減輕偏心這件事情所帶來的煩惱。

現在,由於父母留下全部的遺產給婷婷,這使得她感到十分不恰當。她的恐懼還是來自於她的妹妹受寵這件事情,而對遺產這件事採取保留的態度。另外,她對繼承遺產的反應極為反彈,因為這次她成為受寵的對象。從表面來看,拒絕繼承好像看似非常獨立並擁有自我意識。但是如此看來,婷婷還是不諒解她父母自作主張,而感到憤怒。這是出自於一種自我防禦的舉動,讓婷婷能免於父母的擅自決定所受到影響。

總之,我們需要增進婷婷的自信心,拋開愛吃的壞習慣,追求自己喜愛的興趣及充實自己。後來,婷婷終於找到自己的嗜好,而且她不用得到父母的肯定及核准,就能感受到自我充實的力量。

假設婷婷的故事使你產生共鳴,而你跟婷婷一樣不是家裡那個受寵的小孩,現在就請你好好對於家裡其他小孩所感到失望與不愉快的經驗做個切割,試著把自己的情緒及心情調試的方式做個連結,如嗜吃、酗酒、吸毒、血拼及放任自己的感情等等的舉動。藉由反省的行為,你可以了解因為父母轉移疼愛與照顧其他手足的緣故,所以你才會作出這些舉動來試著彌補他們的偏愛。

好好處理你對於手足所產生的無助感與嫉妒之情,並找到轉移的出口,例如追求你自己想完成的事情及熱愛的興趣。切記,兄弟姊妹中有任何一人特別受寵不是他們的錯,當然,錯也不在你。



以上摘自《快樂的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改了案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