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發現孩子心中的精靈:引導孩子的內在天賦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讓孩子回家跟我分享學校的事?」
「我的孩子讀書比其他孩子慢怎麼辦?」「老師家長該如何互相配合?」

你一直在找最有效的教孩子方法?「相信你的孩子,相信他內心的Genius(精靈)!」在台灣,我們總認為Genius就是天才的意思,但在這本書並不是。Genius還有很多內心抽象的意義在,是指一個人的天性、才能、創造力、內在真知或是好奇心;而牛津字典2001年版的第五項對於Genius一詞註釋:一個人、地方或組織團體的守護神。翻開此書,一起學著引導出孩子心中的genius,心中的小精靈!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許多父母會在孩子犯錯時,急著替孩子解釋或是讓孩子免受處罰,為的就是不讓孩子留汙點。父母們,假如你比孩子更在乎、急著替他們處理,你就卸除了他們的責任,孩子也學不會負責任。小心!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要孩子成為你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繭居族?尼特族?啃老族?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出手?他們情願賴在家裡、躲在學校不畢業,就業動機不高,拒絕「長大」,甚至懷疑「這一生,所為何來?」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發現目前的年輕人大約可以分成四類:

第一類、疏離者(the disengaged:這類型的年輕人約佔二五%。他們還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去追求有意義的人生目的。其中有些人冷漠且疏離,有些人則是把興趣局限在追求個人的享樂或虛榮之上,對於自己以外的世界不太關心

第二類、空想者(the dreamers:這類型佔二五%。他們通常擁有一些充滿想像的夢想,也常幻想自己會對世界做出偉大的貢獻。但直到目前為止,他們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嘗試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現。

第三類、半吊子(the dabblers:這類約佔三一%。半吊子是指那些興趣廣泛,參與很多活動,但經常從一個活動跳到下一個活動,不知道這些活動之間跟他希望在生命裡完成的事情有什麼關聯。他們的興趣都太短暫、稍縱即逝,以至於無法成為一個持久的目的

第四類、有目的感的(the purposeful:這類型只佔二%。這是指那些已經發現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並且獻身於這些活動的年輕人。 他們對這個興趣已經維持一段時間,而且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在這世界上完成的事情,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做

「教育是把孩子的本性引發出來,帶他進入世界,去做有創意、有效力的工作。」大家都在找最有效的教孩子方法。美國知名教育家兼演說家的校長,同時也為人父的Rick Ackerly:「其實根本沒有真正的教孩子教條!」




那麼,至少遵循以下五個原則吧:
1.讓他們掙扎奮鬥
人生旅途上的挫折都會使孩子成長的更茁壯,假如孩子內在的genius有被啟發出來,孩子會更強壯,更能從挫敗中站起來。

2.愛,但不貼標籤
當孩子沒有達到環境的要求或標準時,父母老師可能因此而焦慮。這些「正常概念」可能是危險的,反而是genius的「敵人」,使孩子沒有辦法發現真自我。

3.不要害怕不好的事
我們可能會害怕孩子走偏或是未來失敗,害怕會使我們被過時的文化及教條綁架。我們的恐懼也會使孩子懷疑自己,甚至導致孩子只為達到大人的標準,而不敢追求自己更有興趣的事物。
  
4.讓孩子們教你
教孩子的同時,打開胸襟去學習關於自己的一切,孩子反而可以拯救我們,讓我們有機會去改變我們恐懼的事情。

5.站對位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責任,身為家長,你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確認站對位置就對了!
  
「跟內心的geniuses一起跳舞」
孩子們會對某些特定東西產生好奇心,這是內心的Genius在驅使他們追求某些事物,當他們產生興趣時,孩子的天賦與特長可能就在這裡,進而發展出原來所不知道的能力;不要急著打斷他,讓他去接觸,讓孩子自己去成就他的genius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上一些挫敗或是失望。遇到狀況時,其實孩子內心深處是知道如何去做的,如果他疑惑也不要急著告訴他答案,找到平衡的溝通方式,幫孩子建構出他的想法,尊重他、引導他,讓孩子去跟隨他內心的genius,接著他們將學會一套最適合自己的處理方式。
  
孩子在學校需要老師,在家中需要父母
很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學習閱讀學得慢,就會趕不上其他孩子,當孩子閱讀慢時,很多父母便會失去理智,反而更用力PUSH孩子,對孩子產生有害影響。其中包括父母把孩子回家後的時間變成教學時間,自己成為了老師,父母負起了教孩子學業的責任;情況變成這樣時,孩子會覺得被「老師」包圍,逃不開,接著感到焦慮或憤怒,甚至可能演變成拒絕學習。
  
假如你能教孩子閱讀而又能不把自己變成老師,那麼儘管去做;但仍然要小心,在做之前、做之後都要問自己:「是否我和孩子都覺得有趣?」如果不是,請馬上停止!記住!「孩子在學校需要老師,在家中需要父母。」父母們別混淆了!知道自己的位置,永遠要知道自己的位置。




以上部份摘自《發現孩子心中的精靈:引導孩子的內在天賦》、《邁向目的之路:幫助孩子發現內心的召喚,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圖片摘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