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自造者時代:啟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當人人都能為自己量身訂做產品,大者恆大的產業宿命將被推翻,機會輪到中小企業與個人手上。最犀利的網路新經濟發言人克里斯.安德森,繼長尾理論後,預見「自造者」的崛起將徹底改變未來所有產業。

《經濟學人》、《彭博商業週刊》、《富比士》、《天下雜誌》、《商業周刊》、《今周刊》等國內外媒體熱烈探討「自造者」風潮。《紫牛》、《你的桶子有多滿》、《創意黏力學》、《精實創業》、《誰說人是理性的!》全球重量級作家一致盛讚!

「自造者運動」是一場桌上型製造革命。網路開放式社群風潮成功擴散人才的長尾效應。無數同好上網分享點子、衍生設計出更多更好的產品,並集資讓夢幻逸品得以生產,將成果送達全球愛好者手上。3D印刷技術進一步推動物品的長尾效應。開模成本大幅降低,使得生產工具大眾化,拜實體產品數位資訊化之賜,「全民製造、量身客製」已成現實。

不只個人,大型企業也開始利用3D技術製作小量多樣的高級技術零件。電影「鋼鐵人」主人翁的原型、Tesla創辦人Elon Musk,他的汽車工廠活脫脫就像電影場景,生產的每一個零件都可重新設定,從車門內飾板顏色到電池模組放幾顆電池,都依要求生產,甚至在室內試車,發生問題能立即解決。

華頓商學院教授Jeremy Rifkin形容這場位元與原子虛實整合的運動:「重要性有如從農業社會轉移到早期工業社會,甚至將改變未來全球製造版圖。」《經濟學人》認為,3D印刷等技術將承繼19世紀蒸汽機動力、20世紀流水線生產,帶動21世紀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只要有想法,就能夠以製造為業;有了網路,便能將成品銷售到全世界。未來產業會出現一個特色:「萬人小市場」(數量夠多,有生意可做;數量也夠少,能維持專營路線,避開激烈競爭)。這是量產型產業的缺口;是整體市場的混沌地帶;也是小巧型公司的機會所在。自造者世代應用網路創新模式推動下一波經濟成長,人人製造的新工業革命已然來臨!

前言
你我都是自造者(Maker)。看小孩子對畫畫、積木、樂高或勞作這麼著迷就知道,我們是天生的自造者,許多人長大後還維持自己動手做的熱誠,當成興趣。自造的範圍不只侷限在工作室、車庫,或男人的個人空間而已。如果你喜歡下廚,你就是廚藝自造者,爐子成了工作台。如果你熱愛養花蒔草,你就是園藝自造者。編織、畫圖、串珠子、十字鏽……無一不是自造。

這些個人活動的背後,代表著有幾百萬人在實踐構想、在追求夢想與嗜好。但進入網路年代,我們的生活方式出現重大轉變,其中一個就是:自然而然習慣上網分享。做了什麼事,可以拍下來,拍完後上傳發佈,跟朋友宣傳。別人可能受到啟發,因此萌生雙方合作的機會。個體戶自造者走上網路,促進全球大串連,掀起一場運動,以前喜歡自己動手做的人習慣唱獨角戲,如今開始攜手合作。「公開自造」(making in public)的小動作,也能成為創新的火車頭,分享出去就如星火燎原。

如今,同樣的浪潮襲向實體世界。雖然說電腦教人沈迷,但我們畢竟活在現實世界,吃的食物、住的房屋、穿的衣服、開的汽車、住的城市、工作的辦公室、家中的庭院,凡此種種都非位元,而是由原子所組成。位元與原子,簡單來說就是軟體與硬體之分;非資訊科技,便屬於其他萬事萬物。這兩者的分野如今日益模糊,日常生活中的電子產品愈來愈多,彼此連線,編織出所謂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改變製造業,亦即我們所謂的全球經濟引擎。

一言以蔽之,「工廠」的定義正在改寫。當初,網路將個人創意位元化,得以跟眾人分享;同理,在3D印刷機與雷射切割機等「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新技術之下,個人創意如今出現原子化,成為實體而與眾人分享。各位以為過去20年的科技演變很神奇嗎?

好戲還在後頭!如果豪瑟生於1998年,而非1898年,他還是會有一座車庫改裝的工作室,唯一不同之處在於,工作室多了能夠上網的電腦。但一個改變,卻有驚天動地的影響!

他不用孤芳自賞,反而有機會找到全球各地有志一同的社群。他不用每次都從零開始發明,反而能從其他人的作品找到靈感,將幾十年的工夫濃縮成幾個月完成。他不用申請專利,反而會跟其他社群成員一樣,把設計圖公布在網路上分享。

累積了好幾個發明,準備要製造成產品時,豪瑟不用求助於製造商,把專利授權給他們。生產的事,他自己就可以來。他可以把設計檔上傳給產量客製化的製造商,數量要幾十個或幾萬個都由他,甚至還會直接幫忙出貨。由於設計檔都已數位化,自動化工具機就能生產,省下9成以上的模具成本。他不用尋覓經銷商幫他銷售,自己可以成立專屬的電子商務網站,顧客不再需要透過銷售員,只要自己上谷歌搜尋,就會找上門來。

簡單說,他的身分不再只是發明家,還是個創業家。這就是本書的中心思想。如此際遇,不容我們錯過。歐美就業市場目前正深陷危機。企業業績通常在經濟衰退後反彈,但這一次,工作機會卻沒有同步回升。生產力上揚之際,失業人數卻還有幾百萬人。探究原因,主要是製造業的問題。製造業產量仍有增加,但工廠工作佔整體就業人口的比重卻在歷史新低,一方面是自動化生產所致,另外則是全球競爭加劇,小型工廠慘遭淘汰。

自動化生產已成常態,未來也不會改變,因為富裕國家要達到量產的唯一方式,只能靠自動化。但可以改變的是,小企業所扮演的角色。新創企業是科技世界的創意推手,次文化是全新文化的搖籃;同樣的道理,懷抱著熱誠與創意的創業人與發明家,也能夠催生出不同以往的製造業,在過程中創造出工作機會。

小生意向來是創造工作機會的大本營,但懂得創新的太少,在地經營的太多,例如洗衣店、披薩店、雜貨店等等,要擴大營運並不容易。自造者運動的寶貴契機在於:事業可以小規模又國際化,求工藝又求創新,高科技又低成本,小資成立卻又能成就大事。更重要的是,打造出全世界還不知道、但知道了後會想要的產品,因為這些產品另闢蹊徑,不落入主流經濟的框架。新工業革命正式來臨!


以上摘自《自造者時代:啟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