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不斷幸福論》學習幸福的人,才能得到幸福



幸福究竟是甚麼?我們要如何追求才能獲得它?
當獲得幸福時,又要如何維持,不讓幸福感消失或消退?
特別是在動盪與困難的時刻,又該如何保有幸福感?

每個人在不同的地方遇見幸福。
幸福出現在目標達成或一個案子完成之後;
幸福出現在刺激感與無聊感消失之後;
當你經過一個轉角發現陽光灑落在房間,幸福與寧靜的喜悅就此而生。

我們都想找到幸福,但我們尋找的方向常缺乏智慧。我們不知道該朝什麼目標前進,而環境的壓力與我們自己的習慣卻又將我們推向自己不願前進的方向。就像坐在一匹狂亂奔跑的馬一樣,當路人問:「你要去哪裡?」馬背上的我們只能回答:「我不知道,你得問問這匹馬。」我們沒有握緊韁繩朝著幸福前進,而是讓尋找幸福的期待跟著我們一起茫然飄蕩。


幸福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目標,是一條通往優質生活的道路。
負面的情緒會使人變得狹窄,但美好的感受能擴展人生的可能性。幸福,就是活力。
只要建立了正確的態度,大腦就能學到幸福之道,經常為我們製造出幸福感

★產生幸福感的條件與遺傳有關。但天生不容易快樂起來的人,可以學著在腦部設定快樂程式。
★性與愛情是兩種能帶來極致幸福感的活動。
★人腦天生喜新厭舊,所以外遇和變換性愛對象是人的天性。
學習新事物會引發幸福感。但大腦很容易習慣新事物,一旦習慣,就會僵在不快樂的狀態中。
★長久的不快樂是因為大腦學了太久的負面情緒。不幸福的人是因為他不願意學習幸福。
★赤貧的人很難覺得幸福,但富裕並不會讓人幸福多少
★民主社會裡的平均幸福度高於專制社會,參與公共事務比自掃門前雪更幸福



不僅想法可以造成大腦的改變(神經細胞會形成新的連結),真正能啟動這項改變的觸媒,乃是「情緒」。唯有能夠感知、控制並預測自己情緒的人,才有能力過明智的生活。所以,幸福的感受並不出自偶然,而是來自正確的思想與行為

透過正確的練習,人可以提升自己的幸福能力。但弔詭的是,我們都很樂意為了社會地位、權力、事業、金錢付出很多,但是那些目標都是我們自身以外的事物。我們竟吝於付出精力來讓自己過更幸福快樂的日子。

擁有幸福的方法就是去感受幸福。
泰戈爾有詩讚嘆:
「過了許多年 / 花了許多錢
  行過許多國家 / 看過高山 / 海洋
  唯獨不見 / 閃閃發亮的露珠 / 就在我門前草地上

用不同的觀點來看自己的世界,重新檢視周遭太熟悉以至於視而不見的事物。學習新事物的樂趣和從熟悉事物中得到快樂不是對立的。任何一種嗜好都能增進生活樂趣,培養閱讀的嗜好更是一舉多得。每一份新獲取的知識都會推開通往新發現的大門。人們一旦踏上一趟要持繼一輩子的學習旅程,在這趟旅程裡,每一個快樂都將帶來下一次的快樂。

幸福,是一種態度。
認識幸福的人,學習幸福的人,才能得到幸福。
幸福的現場,就在腦袋裡。



以上部份摘自《不斷幸福論》圖片摘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