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快樂,從心開始》學習動機,決定學習成敗關鍵



《改變是大腦的天性》心智的學習可以改變大腦神經網絡的連結,因為人類大腦本來就是設計日後用來改變的。因此當一個人從事足以改變大腦神經網絡的學習活動時,大腦便會以「快樂」做為回報。

「心智上的學習」可以同時產生三種作用或改變

一、學習活動本身的放鬆與快樂

二、學習真正有效的改進策略

三、幫助您得到真實的快樂,而非表淺、稍縱即逝的

韓國精神科醫師柳尚遇博士以 MRI (大腦核磁共振顯影)觀察 100 名富翁,發現白手起家的富翁,其大腦神經網絡遠較一般人綿密。在學歷、外型、出生序…等外在特質方面則無重大差異;但都樂於學習、樂在從事高度心智活動(參見《為什麼他們會有錢》

但是,如果一個人覺得被迫學習或讀一本書,學習的過程就變得格格不入,而且不會有效果。因此,終身學習是非常重視個人的內在動機,而展現學習願意的具體方式就是看出席的情況(只看一個人怎麼做,不看他怎麼說,到頭來只是意願的問題。)「成長意願」是改變的決定性因素,情況不太好的人,也能靠強烈的「成長意願」而扭轉乾坤;情況再怎麼好的人,倘若不願意成長,就不可能在成長上有絲毫進展,甚至情況變糟。(引用並改編《心靈地圖》)若是,學習是基於發乎肺腑的感覺,非但毫不費力,還能帶來許多的樂趣,因為內心的領悟是最豐富的旅程。




偉大的思想家著重的是學習思考的樂趣,物質報酬反在其次。古希臘哲學宗師德謨克里圖深受同胞敬重,但他們並不了解他。看見他一連好幾天坐著思考,動也不動,他們認為他舉止反常,可能是病了,就請名醫希波克拉底前來診治。希波克拉底不但醫術高明,也是一位智者,他跟德謨克里圖大談人生的荒謬,隨後就向市民保證,他們的哲學家唯一的問題就是頭腦太清醒了。他沒有反常,只是迷失在思考的心流裡。德謨克里圖說:「力量與金錢不能帶來幸福;幸福存在於正確與多樣性之中。」;「發現一個真理,勝於擁有波斯王國」「快樂與自信能使人心無恐懼,因此是最高的善。」

然而,很多人一離開校門就不再學習,因為一、二十年受外界強迫的學生生涯,留下許多不愉快的回憶。他們長期受老師和教科書操縱,畢業的那天就是他們的自由日(有許多高學歷者也排斥閱讀)但是,放棄運用抽象思考的人永遠不可能真正的自由。心靈能自成一套規則,對正常生活大有好處。多數人缺少閱讀思考判斷的能力,很容易就被媒體宰割。他們容易被宣傳家操縱、被演藝人員安撫、被推銷員剝削。他們常會倚賴電視、藥物,或政治、宗教的救贖,主要是因為自身沒有什麼可以仗恃的東西,內心無法抗拒那些自稱握有解答者的謊言。不能為自己提供資訊的心靈,只能在混亂中隨波逐流。

最好的情況是,強迫教育的結束應該就是自動自發追求更高教育的開始(參與終身學習社群),這時,學習的目標不再是分數、文憑或找份好工作,而是了解周遭的事物,從個人經驗中發掘意義,建構價值觀。



以上部份摘自《快樂,從心開始》及許世穎部落格、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