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快樂幸福心理學》打枕頭不會消除你的怒氣

發洩情緒有時候會更氣憤。來源

當我們遇到工作場合受委屈、被別人誤解、遭遇不公平待遇時候、或好朋友說謊欺騙、說話不算話,甚至男/女朋友吵架翻舊帳…都會引起我們的怒氣。

許多心理學家推薦「淨化」法來控制怒火,尤其是此理論宣稱,在你盛怒時擊打枕頭並大聲喊叫,你就可以轉移挫折感並舒緩情緒。這項方法受到廣大歡迎,並獲得許多所謂「生活導師」和「憤怒管理專家」所採用。遺憾的是,這個看來頗具吸引力的理論並無太多科學論據,並也在最近被證實無效。

在愛華州立大學的布萊德.布希曼所作的研究。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為了讓學生感到挫折和憤怒,故意給學生低分和負面評價。學生們一開始顯然不知道這些人為操作。當他們收到負面評價和低分後,部份學生有機會可以發洩情緒,研究人員給他們一雙拳擊手套,並要他們擊打沙袋。另一組學生則被要求在安靜的房間坐兩分鐘。實驗最後讓兩組學生填寫問卷,其中有不同情緒類別,類別之一包括他們憤怒的程度。有趣的是,研究結果顯示,擊打沙袋的學生在事後感到更具侵略性,負面情緒也持續了更久的時間。這項研究經過反覆驗證都得到相同的結論。如果擊打沙袋不能平息怒火,什麼方法才有效?幸好有一些知名的技巧都很有效。在我們列舉這些有效的技巧之前,有必要先了解邁阿密大學麥可.麥卡洛等學者的研究結果。

麥卡洛的結論看似荒謬,他指出,如果你花幾分鐘好好檢視看似傷人,並讓你怒火中燒的經驗,從中找出正面效益,通常反而會讓你減少挫折感,並能穩定情緒。從負面的生活經驗中找出好處並不容易,但是用不同的觀點看事情,試著從中學到教訓總是大有益處。所以,當你下次生氣時,試著思考你從這次經驗中學到什麼。例如,你會了解到你可能誤解了你生氣的對象,因此沒有必要大發脾氣。

一般來說,在你遭受重大創傷或悲劇時,不要只是處理內在的挫折感,試著在這個情境中看到光明面似乎也有幫助,因為這樣真的可以讓你復原得更快。有一項研究訪談一群曾經心臟病發作的患者。研究發現,從發作的不幸中看到正面好處的患者恢復得比較快,並且減少心臟病再次發作的風險。在八年之後,研究者發現,這群患者更能享受生活、對生活持有更正面的態度,也不常生氣,相對於那些把問題歸咎他人,並經常感到挫折和憤怒的其他患者,前者復發的次數較少。

在大多數的生活小事件中,如果你發現很難在憤怒的情境中找出好處,以下是經過反覆驗證的技巧,可以幫助你快速恢復平靜。
1、用橫隔膜做幾次深呼吸,這會幫助你抵抗壓力,並能放鬆一些。
2、重覆緩慢地念著像「一」這樣的中性字眼。這種單純的冥想用幾分鐘專注在一個字眼上,可以平息憤怒。
3、若有機會,可以去散步幾分鐘。
4、用視覺化技巧想像讓人輕鬆的環境,比如溫暖的沙灘或你曾度過的愉快假期。

還有兩項技巧值得推薦:第一項來自認知行為療法,這個技巧要求你質疑自己的設想。第二項來自佛教,它要求你要耐心接受他人。

認知療法的技巧:這個方法要你質疑自己的想法。不要想著這個人有多糟,你大可說他/她說的話太直接。「或許我能在稍後對他/她嚴正地說,我內心受到很大的傷害。」但你也能這麼想,「或許我反應過度了」,這次應該道歉。你還可以這麼想「或許他/她沒這個意思,是我誤解了,讓我試著再澄清一次」。基本上,你每次都要試著質疑自己生氣的想法,並用更積極和減少對抗的想法來取代。練習這項技巧直到成為習慣,你在處理憤怒上可以更具自信,而不再那麼衝動。

來自佛教傳統的方法在近來頗受歡迎,並經由科學研究驗證其效用。這項方法的基本前提是培養耐心並不帶評斷地接受別人的過錯,如此你更能容忍別人,並避免生氣。事實上,這項方法不僅有助於處理憤怒的情緒,也被證明可以讓你更快樂。儘管你沒生氣,最好也能固定做練習,這會讓你面對憤怒時,有更正面的幫助。要知道,當你一發脾氣,往往很難控制後果,所以在情境「發生前」做練習絕對大有助益。

例如,你可以練習想像某人在侮辱你,然後試著用理性來處理隨後的憤怒。你可以試著想「或許罵我的人心情不好」,或者「我不會再和他/她有任何瓜葛」,所以生氣是不值得的,然後試著做一到兩分鐘的深呼吸。

做這種非報復性練習可以幫助你在行為上更有耐心,而耐心是撲滅怒火的良藥。這項方法在原則上近似現代的認知行為療法,只不過「耐心接受」法就如同上述,要求你在事前練習「憤怒管理」,盡可能常常模擬類似的情境,並盡可能寬恕他人。謹記著佛陀說:「發脾氣就像要拿著高溫煤炭砸人,被燒傷的人是自己。

以上摘自《快樂幸福心理學》